节庆节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节庆节气 >> 正文

中国剪纸

发布日期:2019-11-21         点击:

2009年9月,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篆刻、中国书法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年后的今天,我想简单介绍中国剪纸的历史发展。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人们用剪刀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来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因为最早的纸与最早的剪纸都产生在中国。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的团花剪纸,在吐哈盆地,今天仍可以看到维吾尔族村庄里维吾尔族妇女在使用着刺绣的剪纸花样。而在中国多民族乡村,至今还有30多个民族遗留着剪纸习俗传统。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但早在未出现纸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就已经开始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这些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李商隐《人日即事》中也有“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另外,敦煌莫高窟也出土过唐代及五代的剪纸。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剪纸或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或是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变得更为广泛,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上一篇: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小雪(每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