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节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节庆节气 >> 正文

节庆节气:破五

发布日期:2019-11-16         点击: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认为破五前的诸多禁忌在这一天都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要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都可以得财。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人们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神,这叫作曰“抢路头”,也称“接财神”。

五祀就是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的行神。接财神时必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图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就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会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希望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之为“扫晴娘”或“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人们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叫“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开市

正月初五这天,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就是“迎财神”。对于信“关帝圣”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新的一年财运亨通。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民间的传统风俗认为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转引自:于水玉主编,趣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上,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03,第48、49页)

上一篇: 节庆节气:八仙日

下一篇:节庆节气: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