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阴阳脸

发布日期:2019-11-14         点击:

流传于榆林市子洲县的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它是将一个演员从上至下分为左右两半不同人物、性别、年龄的形象进行化妆表演。

《阴阳脸》首先要从化妆与服饰进行鲜明的对比,一般是将表演者左侧半边脸化妆成一位姑娘,右侧的半边脸化妆成一位老婆(或老汉),演员所穿的服装必须特制。制作时,将帽子(头饰)以及上衣、裤子从中间分为两半。如将左半侧扮姑娘,必须将左侧脸化姑娘妆,上衣的左半边和左袖为彩服,左腰与左裤腿为彩裤,左脚穿一只红绣花鞋;右半侧扮老妇时,必须将右侧半边脸画成老妇相,右侧头戴特制的半个老妇的黑绒帽,右侧上衣和右边的袖子为蓝色大襟服,右腰与右裤腿为黑长裤,右脚穿一只黑布鞋。从服饰化妆上即将一个演员从中间分别装扮成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别的人物。

《阴阳脸》多在舞台上表演,自始至终只能侧面对观众。在打击乐的伴奏中,演员从台右后角(即“上场门”)出场,由于演员的右侧对着观众上场,应突出老婆行走的动律节奏,姿态表情以及风格特点,让观众看到是一位老婆在表演。行至台左后,演员向左转身后又面向右前进,演员的左侧展示给观众,又突出模仿妙龄姑娘婀娜多姿的动作形态和性格情感,不论是跑、跳、走、扭都要表现出姑娘优美活泼的神情体态。当演员走到台右侧时,再向右一转身,又变成了老妇形象,如此反复不停地左右转身,往返行进,时而是美丽、活泼、欢快的姑娘;时而则是步履艰辛、老态龙钟的老妪。从形象、动作、风格、情感、服饰、节奏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性格反差。特别是晚间表演,由于灯光较弱,演员的急速变身,让许多观众看不清其中的奥秘,感到格外神奇、有趣。甚至认为是两个演员同台献艺表演。近几年,每逢当地组织文艺演出时,县文化馆干部曹新华必应群众的邀请登台表演,《阴阳脸》已成为子洲县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并于1991年参加了陕西省文化馆干部“五独”比赛(即独唱、独奏、独舞、独说、独脚戏)时荣获优秀表演奖。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陕西卷,学林出版社,2014.01,第302页)

上一篇: 民间舞蹈:三柴板

下一篇:民间舞蹈:张公背张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