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一些俗语,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有缘千里来相会”,“有眼不识泰山”等,在我国民间几乎都有解说其由来的故事相传。其中,“路遥知马力”这一俗语故事尤为民众熟知和喜爱。
“路遥知马力”讲的是一对朋友在相处中,因某事发生误解,最终消除猜疑,达到相知的故事。丁乃通在编撰《中国民间故事 类型索引》时,根据中国民间故事的蕴藏状况,在世界故事分类的AT体系中增补了“893•秘密的慈善行为”类型。情节梗概为:有两个熟悉的朋友。甲对所有的友人都慷慨,总是在经济上帮助乙,但是乙显得对他的好心并不欣赏。当甲陷于困境时,乙好像也不帮忙。当甲的处境确实十分危急时,他才了解到乙一直为他在别的地方暗暗地购置了财产或投资其他生意,并已为他挣了很多财产。根据这一模式,“路遥知马力”故事似可归入此类。丁著列有这一类型的10例文本线索。在艾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其“203•富人与穷人”类型与这一俗语故事内容相近。此型由以下情节单元构成:1.一个穷人多次从他的富朋友那儿得到做生意的钱。2.他搬了家,依靠富人的名义变得富有。3.富人变穷了,他拜访穷人。4.穷人把他依靠富人的名义所获得的财富全部回赠给了他。在丁乃通与艾伯华编撰的这两部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专著中,都没有明确标注“俗语故事”的字样;在索引中,也未发现以这一俗语署名的故事。可见,两位学者当时能够参阅的文本资料是有限的。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査发现,这一俗语故事在我国许多地区乃是当地常见的故事类型。(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595—6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