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赵姓与张、王、李、刘,并称中国五大姓。赵姓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赢姓,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之后有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在夏朝初曾为东夷部族的首领。据《广韵》载,西周时,伯益的十三世孙造父,因善驾御车马,因功受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一带)其后代子孙遂以“赵”为姓,乃成赵氏。造父的七世孙赵叔带曾为晋文侯御车,赵叔带五世孙赵夙为晋国将军,赵夙之后赵籍与韩、魏两家分晋列侯,建立赵国,以晋阳为都,后迁都邯郸。赵姓望出天水、南阳、金城、下邳等地。
钱:钱姓为黄帝之孙颛顼后裔。颛顼曾孙陆终,生子彭祖,帝尧封之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建立大彭氏国。彭祖的后人名孚,西周时任钱府上士,掌管国家财政,后代裔孙遂以祖上职官为姓,成为钱氏。又一说彭祖本为篯姓,名铿,其支庶子孙后改为为钱姓。钱姓望出彭城、下邳、吴兴。
孙:孙姓起源主要有六支,一,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文王少子康叔于西周初年受封于卫,建立卫国。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姬和生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乙,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二,出自芈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是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其支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孙叔氏,后改为孙姓。三,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为妫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封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得舜后代裔孙敬仲,封之于陈,世称陈敬仲。敬仲后代在齐国为卿仕,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齐国内乱后,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吴将孙武为其后,至汉末有孙权。四,出自复姓夏侯氏。《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五,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后裔。至商末,殷相比干为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改为孙姓。六,出自荀姓,为战国时荀子后裔。荀子后世子孙本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为避讳而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孙姓望出太原、东莞、乐安、吴郡等地。
李:李姓为中国五大姓氏之一,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为少皞氏后裔。少皞之后有皋陶,帝尧为部落首领时任理官,掌管刑狱诉讼之职,其后世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成为理氏。殷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利贞为逃避纣王迫害,随其母契和氏出逃,至伊侯之墟,避于李树之下,饥食李果,遂改理为李姓。李利贞十一世孙李聃,为中国道教始祖,后世尊为老子。老子曾孙李昙生二子,长子李崇,次子李玑。李崇之后世居陇西,李玑之后世居赵郡,皆成名门望族,所以历史上有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之分。后魏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随孝文帝入中原,改为单姓李氏。唐朝时,朝廷对立有功勋的文武大臣们,赐以李姓,使其与帝王同宗,以示重用。李姓望出陇西、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