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节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节庆节气 >> 正文

少数民族的新年节日(五)

发布日期:2020-01-13         点击:

在前面几期,我们介绍了一些少数民族自己的新年节日,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过农历新年的“春节”。今天,我们便介绍几个过农历“春节”的少数民族与他们的新年习俗。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农历新年之际,都要停工休息,并杀猪祭祖,置办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初一到泉水、河边“汲新水”回家;初二到岳母家拜年聚会。村中要开台演壮戏,抬土地公巡游村寨,以驱除鬼怪,保佑人 畜平安,五谷丰登。壮族过年,家家户户必包粽粑,用当地特产的大粽叶,将十斤糯米、二斤猪肉、三斤绿豆,包扎成大年粽,放在铁锅里烧煮三天三夜。除夕夜放在供台上祭祖,正月初三或初八日再烧热后全家共食。打开粽粑时有一种清香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振。在壮族聚居的靖西县,每逢过春节,节前要打扫环境,干干净净过年。年三十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供品祭奠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烧尽灭火,以示子孙绵延长久、烟火不断之意。初一清晨,鸡叫头遍,壮族姑娘要燃起火把,提着瓮、桶到井边、泉旁打新水回家。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历史上是从广西迁来。据说这里的祖公在迁来前,广西的祖公曾要求他们以后每逢春节和七月半要回老家看看。此后这儿人口增多,年年往还,很难周全,所以决定提前到12月初一过年,以便于分散在两地的亲人团聚,就形成了提前一个月过春节的“壮年”。

 

壮族妇女包粽子

此外,像与壮族关系十分密切的布依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满族,居住在云南省西部的白族、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东北平原的朝鲜族、达斡尔族,居住在贵州省东部的侗族,华南山区的瑶族,海南岛的黎族,以及人口较少的畲(音同“奢”)族、毛南族、京族、仡佬(音同“哥老”)族等等,也都注重过农历的“春节”新年,但是又各有特点,无论在饮食、服饰、待客习俗和有关禁忌等方面,各族都有各部相同的内容。

布依族在从腊月三十日夜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以前的半个月内,无论多少男女老少,都要休息。他们饮酒、走亲访友、对歌谈情,潇洒地称之为“玩年”或“玩春”,体现了布依族人民辛勤劳苦一年后,舒坦欢快的心情。腊月三十晚通宵守岁。午夜后,要将家中柜子、犁耙、水车、织机等贴上封条,等到正月十五后才能启封,以免财气跑失,也有全家停工,安心休息之意。

满族最晚在努尔哈赤时期已有过春节的习俗。满族民间在除夕之夜,都要上坟烧纸,以大肉、米饭、纸钱供奉祖先。除夕夜忌包无褶的光边饺子,为的是怕以后的日子“过秃了”。在个别饺子中还包入一二个铜钱,吃到的人预示着明年“财路大开”。各家各户还要在门前贴挂自己所属的色(红、黄、蓝、白)旗,色旗制作精美,色彩鲜艳。

 居住在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把年节称作“阿涅”,即大年之意。正月初一早晨在梳洗以后,要首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祖神烧香叩拜,祈求保佑,然后向长辈叩首敬酒,接受老人的祝福。初二至初五日外出拜年。妇女们在一起跳民族舞蹈“鲁日给勒”。少女们则摆玩“哈涅卡”(纸人)或“萨克”(羊踝骨),男子们赛马或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

 

  达斡尔族“坡列”比赛

Happy New Year

 

上一篇: 春节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