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节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节庆节气 >> 正文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发布日期:2019-12-22         点击:

 

冬至交节时间一般为12月21日或22日,今年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在北半球最倾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太平御览》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阳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冬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因此又叫“日短至”。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所以有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冬至这天开始,我国北方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从前,人们将冬至后的81天分为9个阶段,每个阶段9天,这就是民间说的“冬九九”。流传于黄河流域的“九九歌”生动地描述了从冬至日到来年春分日81天的气候、物候变化以及农事活动相关规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国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地区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鸟语花香,满目春光。


冬至习俗知多少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很受重视的一个大节,历来有“冬至大如年”“过小年”之说,因此民间在冬至日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冬除、祭祀、贺冬等。

1、冬除:

     冬至前一天和除夕类似,称为“冬除”,冬至前夜饮酒谓之“分冬酒”,“节令分冬一醉休”,有些地区还有守“冬除”夜的习俗。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也就是春节、新年并重。

2、祭祀:

    冬至日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祀,包括祭天和祭祖。从周代起,冬至这天,民间和官府宫廷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等活动。《史记·封禅书》:“冬至日,礼天与南郊,迎长日之至。”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3、贺冬: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4、消寒:

     冬至是进入“九九”的第一天,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有所谓的“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食俗知多少


在冬至这一天,民间也有专门的食俗,如吃馄饨、吃饺子等,并且许多食俗都有其独特的来源传说。

1、吃馄饨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齐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故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2、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但是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3、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不可少的节日饭。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们都包娇耳来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4、吃冬至圆

冬至圆以糯米粉为原料,做成团形,以红糖为馅,味道香甜细腻。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中包类似猪肉、豆腐干、香菇、白萝卜等细丁。

 

5、吃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饭捏成鸡、鸭、龟、猪等象征吉祥钟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祭典之后,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

 

6、喝桂花酒

苏州人要在冬冬至夜喝桂花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加入桂花酿造而成的米酒,香气宜人。在喝冬酿酒的同时,还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卤菜。在寒冷的冬夜,喝冬酿酒不仅有驱寒之用,更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上一篇: 2020年1月1日:元旦

下一篇:少数民族的新年节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