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农历的正( zheng)月初一,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晌,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称23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24点也就是零点叫“子正”,除夕的“子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放爆竹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传说燃放爆竹可以驱妖除魔,所以每年从除夕之夜起,到处就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爆竹声。阵阵烟花,声声爆竹,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还要举办庙会。庙会上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和地方小吃,吸引千千万万欢度佳节的人们。
尽管近几十年来的习俗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华夏子孙的心中,春节永远是最重要的节日,而鞭炮和饺子则是这个节日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转引自: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常识:中波对照=KULTURA CHIN,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