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2月6日、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进入大雪节气。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顾名思义,是雪量大,天更冷,同时下雪范围也广。
大雪节气,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至0°C或以下。东北、西北地区更低至零下10°C以下。天降大雪是寒潮冷空气南下的结果,在寒潮冷空气前缘,冷暖空气交锋,就会普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谷雨、雨水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表示降水的节气。
从大雪节气开始,黄河流域一带已有积雪,江南一带积雪则要推迟半个月以上。除了青藏高原雪线以上地区终年积雪经夏不化外,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积雪期达半年以上。吉林白头山天池,,积雪期长达九个半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积雪期近六个月,是我国平原积雪期最长的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积雪日数由北向南渐少,北京13.5天,长沙5.3天,到岭南地区基本已无积雪。
据《礼记•月令》,大雪节气的第一个物候是“鹛鴠不鸣”,鹛鴠是传说中夜鸣求旦的鸟,亦名寒号鸟。此时天寒,寒号鸟都不叫了。第二个物候是“虎始交”,此时阴气最盛,然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第三个物候是“荔挺出”,荔为兰草一种,这时它也感到阳气萌动而抽出新芽。
民间俗语云:“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来年丰收到手。(转引自:吕仁和、黄道京主编,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日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