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的位置时,即二十四节气之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所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大部地区已出现臼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初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仝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人冬眠状态中。
民间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寒霜打过的植物一般都会枯蔫。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品,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造成的。“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子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箱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结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伤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为霜冻。
霜降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仍然保持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近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有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此时,在农业生产方面,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霜降时节是黄淮流域给羊配种的好时候,正如农谚所说:“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出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使羊羔健康成长。
霜降是秋菊盛开之际,民间在这时举行菊花会,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聚集,参加菊花聚会。菊花会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多为珍品。有的散盆,有的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为九花塔,红、黑、蓝、白、黄、橙、绿、紫色彩缤纷。品种有金边大红、紫凤风双迭、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须、秋水芙蓉等,多达几百种以上。文人墨客从早到晚饮酒、赋诗、泼墨,直到掌灯时分才离去。
还有一种菊花会,是不出家门的,主要由富贵人家举办。他们在霜降前采集百盆珍品菊花,架置广厦中,前轩后轾,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摆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为序,鞠躬作揖祭菊花神,然后邀请至亲好友到家里饮菊花酒、食米糕,自娱自乐。
霜降节在民间还有许多讲究,以祛凶迎祥,求得生活顺利、庄稼丰收。例如山东烟台等地,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而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当地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转引自:余耀东编写,二十四节气,黄山书社,2012.07,第137-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