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进入寒露节气。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矣。”所以,寒露的意思是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节气, 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地区可见初霜,而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已开始降雪。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节气时,北方冷空气形成一定势力,我国大多数地区已在冷高压控制下,气温下降很多。10°C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带,长城以北降至0°C以下,华南气温多不到20°C。
寒露时节昼暖夜凉,天气稳定少雨,对秋收非常有利。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贵州局部地区可闻雷声。华北地区降水量只有9月份的一半或更少,但华南和西南地区会秋雨绵绵,而江淮和江南少数年份也会出现阴雨天气。
据《礼记•月令》,寒露节气的第一个物候为“鸿雁来宾”,是说此时天空中仍有由北向南迁徙过冬的雁群;另有说法是,此时鸿雁都飞往南方的水滨了。第二个物候为“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此时天冷雨少,江河枯水,山雀飞入河道觅食,使人误认为是蛤蟆;另有说法是,此时天寒,鸟雀不见了,水边出现蛤蜊,它们外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雀鸟相似,人们便认为是鸟雀变成的。第三个物候为“菊有黄华”,是说此时黄色的菊花开始盛开了。(转引自:吕仁和、黄道京主编,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日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