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是流行于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曲艺曲种。它根植于民间文化,山东北大秧歌和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融合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艺术的唱腔和表演技巧,成为唱腔曲调异常丰富的民间曲艺。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一人边唱边舞,一个人一台戏,一人饰演多角,称为“单出头”;一种是由一男一女组成,两人化装成一丑一旦,又说又唱,跳进跳出地表演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是最常见的二人转表演形式;还有一种是多个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叫“拉场戏”二人转以唢呐、板胡作为主奏乐器:演员掌握的表演技巧有“四功一绝”之说。 “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手玉子、大竹板等道具做出的特技动作。四功中以“唱”为首,二人转的唱腔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唱功讲究“字儿、句儿、味儿、板儿、腔儿、劲儿”,亢火爆,亲切动听;说功分“说口”“成口”(又称套口)和“零口”,丑逗旦捧,语言风趣幽默,引人发笑;做功讲究身段和动作对于演唱内容的辅助表达,包括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的综合运用;舞功以跳东北大秧歌舞为主,也吸收有其他民间舞蹈和武打成分.演员在表演二人转时会穿插耍扇子、要手绢、打手玉子、打大竹板等杂技性的绝活表演,增加了热闹火爆的舞台效果。
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各派的二人转表演各有侧重,历史上有过“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之说: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善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
二人转植根于民问文化,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广受东北老百姓的欢迎。它将劳动人民的辛酸以一种极度欢乐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是苦戏喜唱的艺术,是供广大人民群众穷欢乐的艺术。(摘自:张光奇编著,民间戏曲,黄山书社,2016.06,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