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戏曲 >> 正文

民间戏曲:莆仙戏

发布日期:2019-10-18         点击:

莆仙戏是福建省莆田、仙游地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剧目古老,现有传统的保留剧目5000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古老剧目。音乐曲牌丰富,现有曲牌一千多个,音乐歌舞“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音乐唱腔,风格独特;表演艺术具有古朴典雅、绚丽多彩的特色,表演基本功科目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个性鲜明。表演程式揉合杂剧和民间木偶戏精华,行当脚色承袭南戏规制,其生、旦、净、末、丑、贴、外等七个行当,尤其“靓妆”一角,其源极古。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1962年曾赞誉:“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莆仙戏自宋代形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因泉港许多村民的先祖,于明清时期自莆田、仙游一带迁徙而来,披荆斩棘,繁衍成村,莆仙戏也由此引入,并生根发展。建国初期后龙镇的涂坑村、界山镇的潘南盐场、山腰镇锦联村、锦山村、锦塔村曾办有莆仙戏剧团。其中潘南莆仙戏剧团曾排演新编历史剧《慧眼考官》参加福建省首届农村职业剧团创作会演。现莆仙戏仍是界山、南埔、后龙等镇民间欢庆的重要节目,每逢重大民俗节日,甚至老人庆寿,孩子考上大学,都请来莆仙戏剧团。最为隆重是演“文武台”,即请来两个戏班,在村里各搭一处戏台同时演出。莆仙戏的引入,也带来了与北管音乐不同特色的的莆仙音乐。(陈新联主编,《泉港民俗风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5.12)

上一篇: 民间戏曲:芗剧

下一篇:民间戏曲: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