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戏曲 >> 正文

民间戏曲:河北秧歌

发布日期:2019-10-22         点击:

河北的秧歌品种繁多,遍及全省。其中影响大、舞性强的当数冀东“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和完县“地平跷”,其中“地秧歌”和“落子”影响最大。“地秧歌”的行当有丑、妞、拖、生,这四个各具特色的行当人物,在表演中各展风采。

河北秧歌中昌黎地秧歌具有欢乐、红火、民间色彩浓郁的风格,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随着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进步,人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的词汇和情感,使之能与时俱进,永葆艺术青春。具体表现在: 

(1)解放脚跟。地秧歌中妞的步法基本上是双脚尖不离地面,小擦底步脚步的变化基本上是:前上步后退步,掖步、错步等轮番使用,是一种典型的旧社会小脚女人的步法,与新时代的要求并不合拍。所以,解放脚跟是区别新旧秧歌中“妞”角的关键。具体的改革办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第一,借助常用标准舞蹈动作脚步离开地面,可将“射燕”、“探海”、“跑跳步”:“大小翻身”、“小跳步”等动作糅进地秧歌中,但切记不能形成标准舞蹈动作,要让观众一看还是地秧歌。

第二,借助于民族舞蹈的动作使脚步放大,如顿跳、两跳两扭、踢腿扬臂等动作。

第三,借助沧州落子的步法,丰富地秧歌中妞的脚步变化。如:走四角的脚步、小跑步、弓箭步、扯步跺子、截步等动作。

(2)伸展双臂。地秧歌中妞扭动双臂基本上以胸前为主,加上原来的小脚步,动起来非常扭捏,如果配上改革后的脚步,双臂则必须伸展。

(3)规范扇花。昌黎地秧歌以扇花多样而形成独特风格。常用扇花30余种,有些扇花妞、丑通用,使用频率高,如果不加以规范,任人瞎扭一通,就会破坏这一艺术的美感。

(4)放开腰胯。按旧秧歌的要求,妞的表演风格特点是:“身稳腰柔步子轻,腕软夹臂要抠胸,眼睛含情面要媚,胯随身子轻摆动”。这种表演在某些特定场面中还适用,但按现代妇女的性格要求又显得非常拘谨、呆板。所以,腰胯放开更接近实际,借助迪斯科、现代舞的表演动作把腰胯放开,翻身、蹲起、蹲踢步、拧步、吸腿跳踢步等动作有起有伏,使人振奋愉悦,应该可以形成现代的表演风格。

(5)开阔步法。丑的步法多以骑马蹲裆式为基础,偶尔出现一些小跳步,动作幅度还是小,要使其更具现代青年的性格特点,可适当加些摇摆动作同过去的踢步、别步、颤步等融为一体,就会给人以充满生气,向上进取之感。

(6)固定扇花。在丑角的表演中,五花扇、缠头扇、跳掌扇等等,风趣百出,洒脱自如,应该保留,而那些带有低级趣味的挑逗性的扇花必须加以改进。

(7)球帽的使用。球帽是丑角表演中的特定服饰,明显带有清朝宫廷服饰的痕迹,至今被艺人们传授使用,作者认为做特定的节目可以。帽子本身既是道具又属于服饰范畴,表演也确有特色。在帽子运用上,可视内容而定。

(8)丑中见美。通常丑的表演比较受欢迎,引人发笑,有的丑角在表演中,随意发挥,把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贯穿于表演之中,会给人以不舒服、低级的感觉。现代秧歌中丑的表演应该是:笨中有巧,呆中有俏,眼中有神,丑中有美。

概括起来,改革后的地秧歌动作精华不能脱离16个字:蹲、跳、挺、转、钻、磋、躲、闪、推、挡、扑、盖、抖、扭、拧、翻。(薛萌编著,《秧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上一篇: 民间戏曲:壶关秧歌

下一篇:民间戏曲:海城喇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