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富县张村驿一带的民间社火。每逢春节元宵节“闹秧歌”、“闹社火”时,一些村镇常用竹篾扎制成约1米长的鲤鱼灯,用木棍掫起。晚上表演时,鱼灯内点燃土蜡制成灯盏,熠熠闪亮照耀夜空,以增添民间社火舞队表演意境与气氛。
《鲤鱼撒欢》表演时,少则为四盏鲤鱼灯,多时可达八至十二盏同时登场表演。行进表演时,鲤鱼灯在锣鼓伴奏声中排成两路纵队前进,常用的队形变化多为“双过街”、“单过街”、“十字转身”、“蛇蜕皮”等。场地表演时,鲤鱼灯不停地在场中做“跑圆”、“龙摆尾”、“二龙吐水”等队形画面。众舞者在跑转过程中可左右晃动鲤鱼灯,称“晃鱼”;可以做左右大幅度摆动,称“摆尾”;可不停地绕转鱼灯,称“转鱼”;可以“平摆”,也可以“跳钻”,还可以集体面向圆心围聚后再翻身向四周做放射式的跑去,称之为“鲤鱼打挺”。夜色中,一群鲤鱼灯上下翻飞、左右跑动、相互对转、彼此绕钻,似鱼群在水中遨游,在浪中撒欢。由于鲤鱼灯队形变换丰富,动作造型多变,给观众以新颖活泼之感,故称其为《鲤鱼撒欢》,并与当地流传的《板凳鱼》相互结合,成为当地每年春节闹社火、闹秧歌时最为常见的民间舞蹈《鱼舞》形式之一。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陕西卷,学林出版社,2014.01,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