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板凳舞

发布日期:2019-10-31         点击:

板凳舞苗语称[zuk niel daof],是苗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行于台江革一乡后哨村、西南村一带以及施秉县一些村寨,政府介入姊妹节活动组织后将其搬上开幕式舞台进行展演。板凳舞源于妇女们在吃满月酒时,酒宴上即兴而舞,以舞助兴。这种舞蹈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板凳,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舞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或在某家里,或在寨坝上,道具简便,参与性强。舞蹈时有两种跳法:一是由一名妇女敲击板凳,其余妇女围圈用双手随节拍手,双脚轮换狂跳,边歌边舞。歌的内容结合走亲内容随兴而编,另一种是参加舞蹈之人每人双手各执一个小木凳,用双凳相击,或侧身与同伴相击,或双凳同时与两侧舞伴相击,发出“啪啪”的节奏声,随鼓点围着圆圈而舞,舞步以进三步和退三步为基点,随意变化发挥。一般是先走右脚,用脚跟向外、前点两点,与此同时双手的板凳也击两下,之后收左脚向内,前点两点,双手板凳也即拍两下。板凳舞所体现的是一种欢悦的气氛,是人们在酒足饭饱之时,宣泄自己欢乐情绪的舞蹈。

(周巍峙主编;刘冰清本卷主编,中国节日志·姊妹节,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1,第82页)

上一篇: 民间舞蹈:木鼓舞

下一篇:民间舞蹈:甩发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