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菜舞”流传于南涧县无量山区弥渡县牛街乡木掌村大核桃沟一带和巍山县的一些彝族村寨。跳菜舞是主人宴请宾客时,上菜时跳的舞蹈。
传说“跳菜舞”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的宫廷舞蹈,虽找不到文献资料,但却说明彝族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是美食家,在制作菜肴方面非常讲究,在宴请宾客时用歌舞相待,礼貌非常周到。舞蹈在客人上座的时候开始。当客人坐在铺满松毛的地上(只座三方,留下一方)时,由两个男子,从院子的两头,一人托托盘,持毛巾,另一人持毛巾,对面舞蹈相遇。然后用动作夸赞一下菜做得真好,便端两碗送到“桌上”,再舞蹈一次,再端两碗。如此反复数次将一桌菜上完,才开始上第二桌。每桌都是如此。此时,宾客们静静观看,耐心等待。
伴奏音乐就由奏喜乐的唢呐、大管等吹奏,吹奏者面前也如是送上一桌菜,但比较丰盛。音乐活泼跳跃,欢快诙谐,具有浓烈的喜庆气氛。
“跳菜舞”1991年6月在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1992年3月,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参加《跳云南》晚会演出一个月之久。1992年5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50周年随《跳云南》演出团赴京演出。1998年10月参加C・I・O・F・F第29届世界年会暨第6届亚洲民间艺术节演出。2000年8月荣获《群星奖》铜奖。2003年3月,南涧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舞时男穿普通衣裤外罩羊皮褂。舞具用木制大托盘一个、内装八碗菜、毛巾二块。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云南卷上册,学林出版社,2014.01,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