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小七姑娘

发布日期:2019-10-31         点击:

“小七姑娘“又称“踩鞑子”。流传于弥渡县的密祉、苴力、太花、牛街等区乡,是一种“过街”花灯歌舞,也可在“团场”表演场地作为开场节目表演。一般在元宵节时加入花灯、龙灯队伍里进行。《小七姑娘》内容是一年轻女子把“家鞑子”引诱出村的过程。人物有“七姑娘”和“家鞑子”各一人(七姑娘也可二人),苴力地区加有一“白鼻子”(即丑角),在中间催促姑娘快走,插科打诨,引人发笑。

七姑娘梳高鬓,戴勒子,穿姊妹装,系绣花围腰。右手执扇,左手执巾,有的持伞。男角打白布包头,穿对襟衣,外罩黑坎肩,系布腰带,脚穿布靴。牛街地区的“家鞑子”,头戴毡帽,身斜披羊皮。右手执扇,左手持六角形灯笼。《小七姑娘》在跟随龙灯队“过街”游演时,一般由四人(男女各二)表演,在“团场”折子戏演出前,又作为“压场”节目表演,此时舞蹈者增多,可达20人,出场后围成圆圈,反时针方向转舞,也有人称这种形式为“簸箕灯”。《小七姑娘》只舞不唱,舞蹈动作有“跳崴步”、“矮桩步”、小扇翅”、“二步蹲”、“大蹬踢步”等。因有人物情节,舞蹈也带有戏剧性动作。音乐曲谱有[绣香袋]、[拜年鼓]、[叹八杯]等,用笛子、二胡、三弦、锣鼓等乐器伴奏。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云南卷上册,学林出版社,2014.01,第97页)

 

上一篇: 民间舞蹈:招龙舞

下一篇:民间舞蹈:花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