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安塞腰鼓

发布日期:2019-10-17         点击: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安塞区也因此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源于战争或者祭祀,后来演变为传统民间的娱乐活动。通常,腰鼓队的活动会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有文、武之分。“文腰鼓”重扭轻打,轻松愉快,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重打轻扭,欢快激烈,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起先是“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稳住观众情绪,之后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等。

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搭配组成民间舞队。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击鼓狂舞,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挎鼓子的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穿黑色紧身夸衣,头戴草帽圈,戴髯口,红脸,粗眉毛,表演时胡须要摆开。安塞腰鼓以自身鼓点为主要节奏,也有以民间鼓吹乐队伴奏的,乐器有鼓、镲、锣等,常用曲牌有“搜山令”。

豪迈刚劲的安塞腰鼓主要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动作狠而不蛮,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转身时必须要猛,运用迅速地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衔接,而且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表演随着节奏的加快,会连带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热烈奔放的雄浑舞姿,展现出陕北男儿的勃勃英姿,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上一篇: 民间舞蹈:沧州落子

下一篇:民间舞蹈:花棍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