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沧州落子

发布日期:2019-10-17         点击:

沧州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传于沧州地区,尤以南皮县和沧县最为盛行。据河北省沧县县志记载:它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清末民初较为活跃,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河北省南皮县申报的“沧州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沧州落子的道具主要有:彩扇、竹板、霸王鞭。传统的落子,女的脚踩寸跷(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发展初期,沧州落子只有4人执鞭表演,至清末民初出现逐渐形成10人执鞭、6人执板、4人执扇的表演形式。在沧州落子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类门派。杨派落子形成了五鞭、三板、二扇的表演形式;帽派落子不用扇子表演,只用二鞭、八板表演。

落子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的称“文落子”,舞的成分少一些,通常是把几支民歌连起来表演,往往是鞭、板、扇穿插配合,也有只用扇表演的。当地人称之“文落子”或“小风流”。以武术和戏曲筋斗穿插其中的称“武落子”。在文落子的基础上,“武落子”适当吸收了一些戏曲中的动作和技巧,增添了热烈、健壮、欢快、豪爽的气氛,加强了舞和武的成分,使歌的成分相应减少。表演时只用鞭和板,不用扇。当地人称之为“武落子”或“风秧歌”。沧州落子最初演出时只着生活服装,后来为了美化,开始穿戴戏曲服饰。女角色扮相类似武旦或花旦,男角色扮相与戏曲舞台上的黄天霸、杨香武相仿。

落子的舞蹈特点是:扇花少但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线美,讲究韵味。扇舞风格潇洒,板舞动作幅度大,节奏变化多。因沧州人喜练武术,长期受武术熏陶,所以落子的舞姿、动律、节奏及连接动作带有鲜明的武术特征。落子舞中男性演员的基本动作,主要来源于武术中的单刀式。如“虚步捋鞭”,它是男性演员最基本的动作。“虚步”是三角形的行进路线,老艺人谓之“三角铆”,即步伐稳健,就像铆在地上一样。女演员的动作有“抽板”“绕头板”“蹬步”“虚步”等,也接近于武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抢占两拍,抢拍的后半拍“起法儿”,弱拍为动作的运动过程,到下一小节强拍的前半拍完成整个动作,后半拍开始下一动作的“起法儿”,如此连续反复,直至结束。落子的传统节目有《茉莉花》《放风筝》《叹情郎》《绣手绢》《尼姑思凡》等。沧州落子经由历代艺人传承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是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上一篇: 民间舞蹈:冀东地秧歌

下一篇:民间舞蹈: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