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戏曲是第一人称“演故事”,曲艺是第三人称“说故事”,那么,二人转则是曲艺到戏曲间的过渡形式,属于走唱类曲艺,是独立于曲艺戏曲之外的“演人物而不扮人物”的第三体。男女二人跳进跳出分饰不同角色,转身变人物,所以称之为二人转。作为独具东北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二人转已经成为东北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人转传承到今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究其来源,二人转是“秧歌戏打底,莲花落镶边”,即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河北曲艺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评剧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博采众长,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经典剧目有《大西厢》《蓝桥》《包公赔情》《马寡妇开店》等。
“唱说扮舞绝”五功是二人转演员的基本功。其中“唱”为首,音高声亮、高亢红火、风趣幽默,讲究味、调、劲;“说”指说口,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以插科打浑为主,机智灵活;“扮”则指扮演人物以形写神,以假乱真,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称奇。二人转的“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除了常见的手绢配扇花,还有左右手各持甩子和大板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等高难动作。伴奏乐器以二胡、板胡、唢呐、电子琴为主。虽然形式比戏曲曲艺更加简单,但仍有较高的舞台饱和度。是一种有说有唱、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表演、讽刺幽默、针砭时弊、独具特色的艺术模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听一方戏。恶劣的环境把东北人磨成了坚韧粗犷的性格,也塑造出了风格豪爽、热情明快、幽默风趣的二人转,成为贴近东北人民群众生活,表达东北人民最真实的生命状态,真实记录关东人过去的文化与风俗,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和民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