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是狮子舞中“北狮”的发祥地。在河北省的140多个县市中,就有110个县市有在节日期间表演狮子舞的风俗,以徐水县最为著名。徐水狮舞素有“北狮之宗”美誉,是河北省最典型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徐水狮子舞在当地得到了很好地传承,现存的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建国后得以迅速发展。
徐水狮子舞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个人或两个人手持绣球引逗一头或几头狮子。一头狮子由两人扮演,一人耍狮头,一人耍狮尾,两人紧密配合,随着绣球追逐嬉戏,做各种动作。徐水狮子舞在表演上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主要特点是刻画狮子温顺的神态,重在表现狮子的性情,主要神态有:表现睡狮眼睛的睁与闭、嘴巴的张与合、肚子的呼与吸;表现狮子习性动作的如搔庠、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打舒展、嬉戏等,动作细腻逼真,神态风趣可爱。“武狮”则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动作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钻火圈等等,其套路有“高桌技巧”、“踩球过桥”等。经过加工整理的徐水狮子舞,把“武狮”和“文狮”的技艺结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雄狮的勇猛、活泼,又表现了耍狮人的勇敢、智慧。
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狮舞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表演时文狮武狮交替进行,另有小狮子穿插表演。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狮舞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徐水狮子舞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徐水的民间文化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