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多朗舞

发布日期:2019-10-17         点击:

多朗是维吾尔族的音译,汉语也叫做多兰,刀朗等。多朗舞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形成于公元16世纪,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是一种乐舞紧密结合的舞蹈。多朗舞蹈历史悠久,据传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的新疆人民战胜了盐碱、干旱等恶劣环境,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定居下来,公元13世纪以后,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蒙古族人们与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经历了漫长的民族融合后形成了现在的多朗人,又因多朗地区位于塔里木边缘的丝绸古道上,受到了来自中原、伊朗、印度等文化的影响,于是当地的农耕文化和外来蒙族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相结合浓缩而形成了富有多朗特色的绿洲文化,由于这种种历史原因,多朗人将古代西域的乐舞形式保留了下来,又把他们在胡杨林和干涸的盐碱地等的劳动生活升华提炼,创造出了这种动作矫健、豪迈粗犷的多朗舞。

在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多朗舞的形式逐渐完整固定了下来,舞蹈内容来源于日常围猎活动,一般是成对舞蹈,多表现从搜寻到追寻猎物,再到围猎。舞蹈节奏欢快,律动简单,基本舞步是“两步一跺”、“三步一抬”,表演者在快速迈步后撤步时候带有一种冲劲儿,此舞蹈动作来源于人们常需跋涉在颠簸山地中,具有了“滑冲”的特点,这些舞蹈动作与鼓点紧密配合,鼓点强时,这种“滑冲”的动作就更有力量,同时在鼓点的后半拍,膝部屈伸,具有了“微颤”的动律特点。舞蹈最后,表演者由集体围绕转圈变为个人原地旋转,这些都反应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开朗有力量的舞蹈风格。整个舞蹈结构完整,表演性强,配以伴奏乐器卡龙、小手鼓、多朗若瓦甫,具有鲜明的多朗特色,既有农耕生活的沉稳、充实,同时也有草原文化的豪迈,并兼具西域乐舞特征,可以说多朗舞见证了古代西域民族的融合过程。

上一篇: 民间舞蹈:夏地亚纳

下一篇:民间舞蹈:僧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