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音乐 >> 正文

民间音乐:安义唢呐

发布日期:2019-11-04         点击:

安义唢呐,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清朝初期,清末则为鼎盛时期。近500年的历程,70多个古曲目,2 000多从十几岁到70多岁的唢呐手,几十支高水平的唢呐队,为数不少的唢呐之家,能用鼻或双呐齐吹者大有人在,能吹奏能制作的高手也不乏其人,造就了安义唢呐的辉煌。

起初,安义吹唢呐的人不多,吹奏的曲调及形式较简单,曲牌内容不丰富,队伍配制不完备。随着年代的不断推进和艺人的演绎,唢呐吹奏有了变化和发展,吹奏时可以发出抖音、打音、颤音和装饰音,形式上增添了轮奏、变奏技法。

曲牌增加到60多个。队伍配备除打击乐器外,还增加了丝弦乐器。

安义的唢呐是有灵性的。喜庆时吹奏的《高腔》《小桃红》《小汉》《洗马》等,配上节奏明快的锣鼓,欢快、幸福,如沐春风,让人兴奋不已。

悲哀事吹奏的《上岗台》《白牡丹》《打骨牌》《孟盖女》等,加以低音的大锣、大鼓伴奏,深沉、悲切,如诉如泣,使人肝肠寸断。

专用于寿诞的《长联拜寿》等,加盟二胡、三弦、小碰铃,徐缓、抒情,如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到安义来作客》等现代阳日,激越、高亢,更是把安义人民的热情、激情、爱党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亦农编著,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 彩图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08,86-87页)

上一篇: 民间音乐:万载得胜鼓

下一篇:民间音乐:于都客家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