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音乐 >> 正文

民间音乐:福州伬艺

发布日期:2019-11-04         点击:

福州伬艺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籍华侨聚居区也有演唱。2006年,该曲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福州伬艺是由民间卖唱艺人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参照民间社火活动创造发展而来,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清代出现了不少以表演艺为主的民间班社,称为,著名的有达云霄、驾云天、雅乐天、同乐轩等。

太平天国时期,浙江、安徽、江西的流民大量逃亡福建,随来的艺人聚集在福州的经院巷和福州伬艺较场沿一带,以江淮小调、莲花落及弋阳腔沿街卖唱,对当地的曲艺产生较大影响。

福州伬艺使用福州方音说唱,表演形式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

其中说唱表演的长篇节目称为评话,多人各操二胡、三弦、月琴、低胡及板鼓、檀板、摔磬、单钹、横笛、笙、小唢呐等自行伴奏围唱或轮递演唱的方式称为全堂

传统社火表演中进行的艺流派众多的曲艺杂技表演还辅助以跑旱船、踩高跷、台阁、马上、打莲花棍等杂技性的动作表演。

伬艺的唱腔曲牌分逗腔”“江湖”“小调四类,另有采莲鼓、贺年歌、螃蟹歌、数落等民间小调。其节目以中篇故事为主,辅之以散曲演唱。

传统节目按照使用的唱腔曲牌,分为江湖本、歌本、逗腔本和小调唱篇四类,其中属于江湖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珍珠塔》和《金龟母》等,属于歌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白扇记》和《拣茶记》等,属于逗腔本的代表性节目有《紫玉钗》《猴告状》《灵芝草》和《王昭君》等。

这些节目是福州伬艺节日的主体,此外尚有各种曲调综合运用的平讲。二十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日,影响较大的有《红色三兄弟》、《锦绣河山》、《一帧照片》、《思归》等,同时还整理演出了《思凡》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

(闻婷编著,流派众多的曲艺杂技 彩图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08,78-79页)

上一篇: 民间音乐:常德丝弦

下一篇:民间音乐:桑植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