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音乐 >> 正文

民间音乐:湘西花灯戏

发布日期:2019-11-04         点击:

湘西花灯戏,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黔阳等地区,是在湘西一带的花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种地方小戏。它以清新欢快、生动朴实的格调,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湘西花灯本是一种民间歌舞,早期是由十岁左右的男孩扮成小丑,在锣鼓声中和掌灯师傅的帮唱下进行表演。表演者只跳不唱,当地称之为“摆灯”或“哑手灯”。后来,“摆灯”发展到“跳灯”。跳灯的特点是表演者载歌载舞,舞姿还要随歌词内容变化。这种歌舞大约在咸丰、同治年间就有了半职业性的艺人。

花灯形成歌舞相结合的“跳灯”以后,艺人们为了生计,大都学演傩愿戏和阳戏,同时,傩愿戏和阳戏艺人也学演花灯,形成三者同台演出的局面。这种同台演出,又伬进了它们在剧目、音乐,表演等方面的交流。花灯不但从阳戏,傩愿戏方面吸收了曲调和表演,还在这两个剧种影响下,一方面把民间故事和别的剧本改编为花灯唱词演唱;另一方面在原有歌舞节目中加入故事情节,开始歌舞剧结合,戎为初具规模的花灯戏。   

花灯戏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戏曲剧种,是在解放后的事。解放以后,文化部门多次组织力量对花灯戏的传统剧本、音乐、表演等进行挖掘整理,1958年麻阳、桑植、保蛸等县,都建立了专业的花灯戏剧团,在继承花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阳戏、汉剧、辰河戏的一些表演方法和技巧,并在音乐上实行改革,使花灯戏成为行当较全、歌舞剧结合并具有一套表现技法、一定数量剧目的地方剧种。

专业花灯戏剧团成立以后,为了丰富上演剧目,一方面移植改编兄弟剧种的剧目,一方面进行现代戏和历史剧的创作。麻阳花灯剧团从傩愿戏和阳戏中挖掘整理了一些传统剧目,如《姜郎休妻》、《打仓救主》、《吴大拜年》等作为日常上演剧目。创作剧目方面,保靖花灯戏剧团编演的神话剧《春歌与锦鸡》,曾获得1959年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麻阳花灯戏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喜迎亲》等,分别参加了1964年和1973年全省专业剧团戏剧会演,受到好评。

湘西花灯戏由于长期处于“两小”阶段在农村活动,因而具有短小精悍、灵活轻快的艺术特点。它的剧本人物少,情节单纯,唱词道白通俗,泥土气息浓厚。唱腔来自民歌小调,优美、欢快;表演很有生活,风趣、活泼;尤以演出各种小喜剧见长。服装、道具,乐器等的设计和配备简便,易于流动演出。

湘西花灯戏在表演上具有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艺术特点。它的表演身段、步法、步位以及眼神、面部表情的运用,大都来白花灯歌舞。比如:舞台步位的变化多采用花灯的圈子,有踩四门,踩一字、踩四角、走艳字、走圆圈、半边月、大三绕?三步半等调度,演员在舞台上显得灵活多变;舞台步法有丑、旦之分:丑角多采用花灯的猴跳步、鸭子步、矮子步、跑矮马、碎步、梭步、骑马,桩、剪桩等步法,旦角则采用花灯的云步、游步、踏步,叠步、碎步、摆步、摇步、交插步等步法。这些步法,具有轻松、活泼、风趣的特点。花灯的身段,据艺人的初步总结,共有十二大套,即“出场”、“燕子衔泥”、“鹭鸶踩莲”、“隔帘相见”、“心花怒放”、“六月歇凉”、“凤穿牡丹”、“白鹤展翅”、“狮子滚球”、“喜鹊闹梅”、“观音坐莲”、“蝶恋花”。麻阳方面还有“蛤蟆吃水”、“倒栽杨柳”、“鹭鸶撑腿”等套子。每一件还包括一些小套和半套,如“出场”就包括“整装”、“挑帘”、“太极图”、“抢扇”等小套和半套,“鹭鸶踩;莲”包括“上荷花”、“下荷花”、“抢花扇”、“踩莲”等小套和半套。这些身段套子在运用时,有“旦引套”、“丑引套”两种方法。“旦引套”即变换套子时旦角以舞扇引导,“丑引套”则由丑角以手势来示意变换。根据人物和剧情的需要,有撤有合,有增有减,以恰到好处为宜。

花扇的多种运用,也是湘西花灯戏的艺术特点之一。它分涎扇和双啪两种,扇法较为丰富。按人身的部位分上身扇、小身扇和下身扇。有引扇、打扇、招扇、亮扇,抓扇、推扇、照扇、绕扇、跷扇、倒扇、竖扇、插扇、遮扇、游扇,挽扇、和扇、拨扇、劈扇、夹崮,飞扇、丢扇、莲花弱、扑地扇等多种扇法。这些扇法的变化,也组成了许多不同的套子。如“雪盖顶”、“糖蜂采花”。“边鱼上滩”、“飞蛾扑灯”、“鸭子浮水”、“柳岸花明”、“黄鹤亮翅”等。花扇套子,加上各种部位变化,使得花灯戏的歌舞特点能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

花灯戏是在民间歌舞——花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沿用花灯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另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时调小曲并加以地方化,因而它的唱腔曲调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花灯戏音乐,就其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为歌舞花灯、说唱花灯和花灯小戏三种类型。歌舞花灯的曲调,大都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跳跃,多为民歌结构,保持着原始花灯的特点。说唱花灯的唱腔优美、婉转,适合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花灯小戏的音乐是在上述两种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能运用曲牌连缀的方法来表现戏剧内容。

花灯戏的伴奏及乐队建制,开始只有锣鼓伴奏,以后加了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还吸收汉剧锣鼓点来丰富自己。

(李汉飞,中国戏曲剧种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06月第1版,第686-689页)


上一篇: 民间音乐:湘西阳戏

下一篇:民间音乐:衡州花鼓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