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蚕乡广为流播的幻想故事中,“龙蚕”型是最有影响的类型之一。它的基本情节由以下4个情节单元串接而成:1.妯娌养蚕,弟媳向大嫂求助;2.大嫂在蚕种纸上玩弄花样,致使弟媳只养了一条蚕;3.弟媳养的这条蚕特别大,大嫂设法害死了这条蚕;4.死去的是蚕王,大嫂养的蚕全都爬到弟媳的蚕房去吊唁,并在那儿吐丝结茧,弟媳因此获得丰收。大嫂害人不成,反倒遭到报应。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龙蚕”型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 上海一带,可以浙江的《龙蚕》、《二姑养蚕》,江苏的《蚕王》,上海的《呆大养蚕》为代表。此外,在云南的白族聚居地区,也发现了它的踪迹,如果进一步搜集,或许在别的一些地方也还会读到该类型的异文。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使得这个类型的各种异文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着很多歧异。比如大嫂在蚕种纸上玩弄的花样就有各种说法:有的说大嫂教弟媳把蚕种纸放到沸水里去浸一浸;有的说大嫂教弟媳用烧滚的石灰水去浇蚕种纸;有的说大嫂将去年用过的蚕种纸送给弟媳;有的则说大嫂在背地里偷偷地用沸水浇蚕种纸;或是用火来焐烤蚕种纸……虽然手法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害人——让弟媳养不成蚕。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又总是出乎意料,大嫂尽管自以为把蚕种纸上的蚕种全杀死了,却偏偏疏漏了蚕种纸角角上的那一粒蚕种。有的故事还特别说明,这是因为大嫂拿蚕种纸的手指正好捂住了这粒蚕种,才使得它逃脱了劫运。也有的故事并不说明原因,但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听众自己也会明白:没有杀死的那一粒蚕种不是普通的蚕,而是蚕王(龙蚕),它的“命大”,轻易不会死的。(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577—5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