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多年的夫妻,急盼生子,在祈神或玩笑似的求子话语中,妻子果真怀孕。然而喜不自胜的夫妇盼来的却是怪胎,令他们伤心不已。这些外貌奇特的怪异儿具有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能耐,他孝顺父母,乐于助人。在与敌人或魔鬼斗争中,他利用自己怪异的身体,战胜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这就是倍受我国百姓喜爱的怪异儿故事。
该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据著名民间文学研究者刘守华查阅,关于此故事类型的异文大约共有60篇,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列述出18篇异文,这78篇异文广泛分布在汉、鄂伦春、满、俄罗斯、蒙古、东乡、哈萨克、藏、门巴、土家、仡佬、侗、苗、 彝、佤、拉祜、傈僳、景颇、壮、高山、黎等民族之中,它还以“拇指汤姆”的形式遍及欧洲大陆及邻近的亚洲,呈点状分布于非洲和佛得角群岛,然后到牙买加、巴哈马群岛、美国等地。由此可见,怪异儿故事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流传,具有广泛影响的故事类型。
怪异儿故事的母题由怪异儿出世和怪异儿创造奇迹组成。
怪异儿在无子夫妇的祈祷声中降临人世。他常以寄寓生命的 物体,随形附名,于是在我国怪异儿故事中出现了葫芦娃、冬瓜儿、滚豆儿、南瓜儿、枣核儿、豆芽儿、核桃格格、青蛙姑娘、羊尾巴儿以及蛋娃、拇指孩、独头娃等极具文化意蕴的形象。怪异儿创造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惩治县官,以汉族的《枣核》最为典型;惩治山官,以景颇族的《三钱娃》 最为突出;惩治恶魔,以哈萨克族的《馕巴图尔》为代表。这些富贵人家、县官、山官、恶魔等势力强大,他们凭借自己特殊的地位为非作歹、独霸一方,民众忍无可忍,又奈何不得,在这种情势下,怪孩子诞生了。怪异儿面对敌人毫不畏惧,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怪异儿战胜貌似强大的敌手,从而使他的神力得以充分展示。(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453—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