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变”型故事的核心是银子会变化,往往因人而异,有一定的道德判断。比如说,遇见了老实本分的人,它是银子;倘若遇见贪心的人,它就变成了水,或是蛇、青蛙,或是粪、泥、瓦砾,总之是分文不值。这一类故事的道德训诫意味显而易见,在传统社会里广为流播,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圈,并且出现几种亚型。
“银变”型又可分成三种亚型,第一种是“途中拣银”型。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与后世流传的“银变”型还有一定差距,但出现最早,我们将其定为“途中拣银”型,作为“银变” 型的亚型来审视,型式结构如下:1.某人于途中见金银,不顾而去;2.在他人面前,金银变成蛇(或荷叶、蚯蚓、泥土等);3.某人拾金银而去。第二种亚型是“藏银变水”型,一般是说藏在地下的一瓮金银,当不该得到它的人去看时,只见一瓮水;而当该金银的真正主人去看时,它又恢复成一瓮金银了。“天财地财”型故事则是“银变”型的第三种亚型。清•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卷四,有《天财》一则,当是该型的较早文本。这个故事当年流传于浙江杭州一带,梗概如下:钱塘狗葬村村民韦某,不胜贫困。一瞽者算命,说他明年会得天财。邻里皆知,传为笑谈。次年,韦偶从古基旁发现一小坛银子,以为此非天财,不取,仍掩埋。韦归家告妻,妻令其去取,韦不可,夫妻争吵。邻居听得端详,去古墓处发掘,却见一坛蛇。邻居以为韦故意骗他,恼怒,携坛归,上韦屋顶,揭瓦,倾蛇而下。韦夫妻惊醒,见银从天降,大喜。当夜,二人皆做梦,金甲神云:韦命中应得天财。坛中尚留银一锭,以酬邻居为劳。(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323—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