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亟待在资源与媒介、内容与技术之间搭建信息的桥梁,挖掘与提升中华文化艺术资源的内容与价值,促进中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利用。12月4日,中国科技网刊出了题为“植入‘芯片’,故事里的中国更动人”文章,对我中心吴晓军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进行了报道。

文章对我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的项目内容与任务,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报道。作为国家实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示范项目,承担了文化艺术资源库、文化艺术资源素材池建设等技术开展研究,构建文化资源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建设等任务;项目围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传播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创新民族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重大需求,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素材拆分、标识管理和解析、公益服务和文化资源价值挖掘和商业运营、应用示范为目标,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建设方法、民族民间文化标识管理和解析服务、文化资源素材拆分和IP素材池建设、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内容共享、虚拟展示与数字传播、价值利用和商业运营等内容,解决文化资源素材池建设与标识管理和解析、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公益服务和二次开发、商业运营等关键问题,建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模式和应用示范。
自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汇聚与数据库建设、文化资源IP展示平台、舞蹈动作三维建模与剧目创作、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智慧服务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数字资源建设人体动作形式化描述与虚拟人技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库的构建技术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资源IP标识管理和解析技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IP标识管理和解析技术,多民族多语言互译技术,知识图谱语义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剧目创作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智能化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和数字博物馆传播服务技术等。
在应用示范建设上,开展了基于IP素材库及民俗与传统节庆文化,交互式体验等内容开发;基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服务平台剧目创作与服务平台,开展艺术创作,完成剧目《丝路花雨》的创作;同时培养了一支具以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色的研究团队,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原文链接:科技网:植入“芯片”,故事里的中国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