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最新动态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进展汇报暨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9-04-15         点击:

2019年41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进展汇报暨技术研讨会在项目牵头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项目各子课题共19家单位的4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议题是项目管理委员会对各课题的进展与中期成果进行预检查,对项目执行期间存在的不足以及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问题进行研讨。项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吴晓军教授主持,技术研讨会由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周明全教授主持。

首先,各个课题的负责人或骨干成员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1负责人新疆大学黄浩教授在汇报中指出,课题组综合民族民间文化的多种艺术形式,搜集民间故事、传统节庆等元素,采集各种资源共计15.7万件,已经达到并超过中期检查资源要求。报告中展示了课题进程中的一些优秀成果,比如:传播互译平台、喀什老街、蒙古族文化资源库等。

课题2牵头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娟老师从资源平台开发进度、资源分类方法、资源整理与标注、文化素材的解析拆分方法、相关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发以及针对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应用示范等多个方面对课题2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同时也报告了课题内各子课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工作情况。

课题3牵头单位西北大学李康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为解决文化艺术资源展陈与传播技术、知识图谱技术、智能推送技术、多模态数据采集建模技术、文化资源传播服务平台以及剧目创作服务平台建设等做出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课题4负责人浙江大学郑霞副教授对课题组成果进行展示,设计完成了民族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系统、5种民族民间文化线上展示方案,建成了文创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服务系统,并对文物数字化与虚实展示系统进行完善。郑霞副教授还指出,当前课题组还存在缺少基于大课题素材池的文创工艺品开发对象来源以及指标验收方式等方面问题,迫切需要各个课题组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课题5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武仲科教授指出,课题组已经达到中期检查指标要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公共服务平台、文化资源版权标识管理和解析方法以及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知识图谱平台三大任务全部完成。同时,在课题实施行进过程中仍存在着数据过少、集成不足等问题尚待解决。

项目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鹏副教授汇报了项目宏观层面上前期工作取得的进展、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中期检查工作指标、筹备工作具体安排等做了介绍。

项目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吴晓军教授高度肯定了各个课题组为推动项目进展付出的努力,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要点,部署了中期检查工作,并从立项后取得的成果、当下的困难、以后研究中要解决的难题等多方面进行了概述,针对项目执行中的过程管理提出了具体而详实的方案。他要求各个课题组要相互协调好课题关系,增强沟通,深入交流,在技术上做出突破,优化亮点工作。

项目管委会主任周明全教授在此次会议上给予课题项目技术指导并指出,项目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已基本完备,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与民族民间文化素材的融合。在文化素材方面,资料搜集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主要工作将是基于这些资料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此外,周明全教授指出,要完善资源收集平台的建设,增强科研与技术开发,也要求各项目组要将经费高效使用,发挥所长,相互融合发展,拓展格局,加快项目进度。

课题2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李震教授指出,课题组采集文化资源34万件,IP资源千余件。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IP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建成了文化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交易平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开展落实了非遗传承与文化旅游等示范工程。

课题3牵头单位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认为,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创新性的发展了多元多模态异构的民间民族文化与艺术资源建模和融合理论,较好的实现了互联网媒体大数据驱动的民族民间文化知识图谱挖掘方法和基于文化资源的艺术剧目高效创作和展示新技术。

下午,各个课题相关人员从课题承担的任务与技术层面做了深入报告。参会各方对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课题进展的困境、下一步需要突破的难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  

上一篇: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的课题二进展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下一篇: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的课题一进展研讨会在新疆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