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上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课题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收集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播研究课题进展研讨会”在新疆大学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项目专家、课题一各个参研单位负责人和骨干研究人员共14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新疆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黄浩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教授首先致词,他表示对远到而来的各单位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来源,项目以及课题的实施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强调,项目要在资源采集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形成政治方向正确、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示范应用、传播平台和文创产品,借助项目实施形成的展示平台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他表示将会全力支持和督促课题的进展,并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吴晓军教授就对整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前期赴科技部汇报时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项目工作时间短,任务重,2019年4月项目中期节点马上就要到来,课题一各参研单位要加快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要挂图施工,牢记各个时间节点要完成的工作;同时,各个课题承担单位要加强课题内部的交流,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定期举行课题进展交流现场会或者网络视频会,及时解决和反馈项目实施工作中的问题,并按照项目要求提交月报以及科技部要求的各项报告。吴晓军教授还对资源采集的边界问题、课题经费使用等问题给各单位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课题各参与单位负责人或代表进行发言。新疆大学信息科学学院黄浩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翁彧、东北师范大学钟磊教授、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王聪华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海龙副院长分别就各自单位目前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各个单位分别展示了项目实施进程中的获取的一些代表性的资源,也展示了基于语音的机器互译平台、基于虚拟现实的文化资源展示平台等。课题负责人黄浩教授再次对资源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强调。
下午,各课题承担单位继续进行项目实施交流,参会人员就文化资源的采集技术与方法、采集的设备选型、资源获取的来源、经费使用情况又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均表示这次交流会召开非常及时,开阔了思路和眼界,为课题的下一步顺利实施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