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节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节庆节气 >> 正文

节庆节气:送羊节

发布日期:2019-11-16         点击:

送节节即农历五月十三日,原为河北南半部农村的一种习俗。这一天,老爷(外祖父)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早先送的是活羊,如今送的是用白面蒸熟的“面羊”。这个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来蛮有趣,是从神话故事《沈香劈山救母》兴起来的。

传说,沈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三圣母之后报仇雪恨心情极为迫切。这一天他跪在三圣母面前恳求说:“娘啊,你在华山底下吃尽了苦头,叫儿去劈了那杨二郎吧!”三圣母听了,摇了摇头,伸手把沈香拉了迴来,说道:“儿呀,你的心情娘知道,可也不能如此鲁葬啊!”沈香一听,急了,活儿出口象连珠炮:“他不顾你们兄妹情分,用天上的条律害得你和爹爹不能团圆,在山下受尽折磨,今儿个不要了他的命,实在难平儿的心头大恨?”三圣母又劝说道:“不管怎么说,他和娘是一母同胞,他是你的亲舅舅呀!”沈香看在娘的面上、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这话传到了杨二郎的耳朵里,他一来怕外甥沈香的神斧劈了他的脑袋,二来为重修兄妹之好,就答应了沈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沈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三。以后便年年在五月十三给沈香送一对活羊。

这一神话故事,原在冀南一带流传很广,后来冀中、冀西整个河北大部老百姓中也兴起了送羊的风俗。不过,送羊的意思,主要是表示老爷、舅舅对小外甥的亲近。有一个时期送的是活羊,后来慢慢变成以面捏羊蒸熟相送了。旧社会老百姓家穷,平时很少有白面,只好在新麦下来后相送。我们这一带,一般年景是衣历五月初小麦上场,上旬收打完毕。在麦罢送羊也是一个休息,串亲的好机会。而在“五月十三”这个习惯沿习成因,直保留下来。

近些年又出现了送羊的新风俗。不少地方,不是老爷、舅男给外甥送羊;而是外甥给老爷、姥娘、舅舅、妗子去送羊,利用这个机会去看望老一辈,而是用新面馒头代替了“面羊”。(转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灵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灵寿县文史资料•第3辑•生活风俗专辑,1991年07月第1版,第63-65页)

上一篇: 节庆节气:六月六

下一篇:节庆节气:​太昊陵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