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是最为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苗年三十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同时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彼此祝贺新年快乐。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镯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联结在一起。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也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等等。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七八年或十来年举行一次。“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热闹非凡。(转引自:孙婧编,民俗风情,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01,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