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舞蹈 >> 正文

民间舞蹈:烟盒舞

发布日期:2019-10-31         点击:

盛夏时节,酷暑笼罩着小街街道乐德旧村。然而,炙热的烈日抵挡不住乐德旧人跳烟盒舞的脚步。这不,乐德旧村中老年娱乐队队员们又手持烟盒,到古老的万年青树下,跳起了热烈、欢快、奔放的彝族烟盒舞。小小烟盒发出的优美旋律,划破了七寨河晴朗的天空。

烟盒舞是峨山彝族聂苏支系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因舞蹈时每人两手各持一个竹制烟盒弹跳而得名。烟盒舞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只知道清代和民国年间达到了鼎盛。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先跳正弦,后跳杂弦,舞蹈动作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三种动作组合,因而,烟盒舞又称跳弦。乐德旧原来是一个彝族村寨,后来在不断的民族演化和民族融合中,作为区分民族的标志性特征――语言,发生了变化。如今,大多数乐德旧人不会讲彝话,但彝族烟盒舞,仍然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正月正月什么花,正月正月无花采……”这首烟盒舞名叫《月月什么花》,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舞蹈,跳时,舞者向上举起双手,状如丹凤点头;弯弯勾脚,形似花蕾绽放;穿花时,扭身形如鳝鱼打洞。体现出烟盒舞源于自然,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的特征,反映了乐德旧人热爱自然、崇尚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相传,彝族先民为了获取猎物,常常披着兽皮混到兽群中,久而久之,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渐渐发展成为舞蹈。如今,这种模仿动物的烟盒舞动作还很常见,这也是烟盒舞魅力持久的原因之一。据说,起初烟盒舞并没有道具,舞者以拍手统一节奏。后来,有人用装黄烟的烟盒弹着玩,声音悦耳动听,于是,人们就用弹烟盒代替了拍手。表演烟盒舞时,娱乐队走到哪儿,从小热爱烟盒舞的孩子们也跟随到哪儿。在长辈的影响下,孩子们都学会了许多模仿动物的动作,这也许是彝族烟盒舞代代相传的秘密所在。现在,由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烟盒舞在峨山县农村和学校都得到了较快普及,并且,文艺部门根据烟盒舞创作的舞蹈也屡屡在全国获奖,《烟盒胡琴调》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杨兴荣,杨洋主编;曾丽娟本卷主编,文化玉溪 峨山 天下彝家 笃慕梦园,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12,第155页)


上一篇: 民间舞蹈:左脚舞

下一篇:民间舞蹈:火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