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传统佤族部落凡猎到人头或麂子、豹、熊等大动物,都要用其首来祭木鼓。供首仪式隆重,人们围着木鼓房又唱又跳,敬献供品,祈祷谷物长得好,人们有吃有穿。
每当猎头有获,人们闻讯出寨迎接,这时由巴猜领跳迎头舞,祭木鼓时全寨人跳供头舞。人头或兽头供在木鼓房一段时间后,要把它送往寨外的鬼林中。送头之前,全村人聚集到木鼓房旁跳送头舞三天,最后一天下午才把人头送到鬼林。
迎头舞主要动作是走步移动、泼洒水酒,舞步较深沉、稳重,端庄严肃。巴猜左手执红毛树枝,右手握竹筒,吹“得”伴奏。在其自身方位的顺时针方向跳转,第一拍左脚左上前一步,右脚靠拢左脚,第二拍双脚原地踮一下,第三拍右脚右上前一步、左脚靠拢右脚;第四拍双脚原地踮一下。反复一至四拍动作,至结束。
送头舞男女均可参加,手拉手围成圆圈。第一、二拍双膝弯曲,上身前俯,右脚原地跺两次,身子随势起伏,双手自然前后摆动.第三至四十四拍,起左脚,一拍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横走;第四十五拍右脚在左脚旁跺地两次,手不动;第四十六拍,右脚在左脚旁跺地两次,双手自然前后摆动。边唱边舞,至音乐结束。
供头舞与送头舞动作基本相同,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二者均有特定时间、场合、地点限制,舞蹈人数不限。
跳迎头舞所需道具是竹筒和红毛树枝。在跳送头舞时,男性头缠黑布,女性头上插红毛树叶,有较浓厚的祭祀性质。
(周巍峙主编;赵富荣本册主编,中国节日志·拉木鼓,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07,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