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其主题音调是从“山东鼓吹”衍变而来的,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发展而成,其间穿插各种鸟鸣声,既是模仿,又是炫技,将那热烈欢快,乐观向上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曲共分八段,按各段不同的意境,分别加了概括性的小标题:1.山雀啼晓;2.春回大地;3.莺歌燕舞;4.林间嬉戏;5百鸟朝风;6.欢乐歌舞;7.风凰展翅;8.并翅凌空。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在唢呐奏出清新、悠扬的乐句之后,随即仿鸟叫声,由伴奏乐器笙与之对答呼应,展现出山雀啼晓的意境。仿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百鸟啁啾、生机盎然的山林之中。紧接着,出现了一段粗犷淳朴、热情开朗的旋律。这个旋律就是“山东鼓吹”的主题,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北方民歌的音调,我们在电影《红高粱》的“颠花轿幕中,就曾领略过这段吹吹打打、诙谐有趣的音乐。在这里,原来粗犷豪放的唢呐声变得轻快灵巧。
《百鸟朝凤》中充满活力的曲调带有浓郁的山东、河南一带的地方色彩,描绘了大地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和令人陶醉的愉快气氛。接着,唢呐以各种技巧自由地模仿百鸟的欢唱,笙的伴奏声部则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做陪衬,两者应和着,对答着,交织成幅莺歌燕舞的动人画面。在百鸟的鸣叫中,我们首先听到的是布谷的叫声,它用歌声召唤着人们去耕种、春播。然后,杜鹃、斑鸠、黄鹂、鹊、燕子、画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依次登场,如同鸟类的赛会,向着凤凰尽情展示它们各自不同的歌喉。唢呐以顿音、吐音、滑颤音、花舌等技巧尽情发挥,绘声绘色地模仿出群鸟欢鸣,百鸟朝凤景象。最后,唢呐以快速的双吐音奏出热烈欢腾的华彩段,整个乐曲到了高潮,仿佛是鸟王凤凰兴奋地振翅高飞,直冲云霄,而群鸟则翩起舞,共同庆祝它们的节日。双吐音后,唢呐运用循环呼吸的长音法,吹出一声连绵不断的知了长鸣,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戛然止,令人回味无穷。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时,公鸡啼鸣,母鸡下蛋,甚至连小孩嬉笑声、哭闹声等都可随意加如,可谓典型的民间“花吹”。《百鸟朝凤》自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改编,才得以完善。以音乐拟禽鸟之声态,绘自然之生态,抒生活之情态,历来是音家们所追求的。关于这方面的乐曲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如笛子曲《中鸟》《鹧鸪飞》《百鸟引》,二胡曲《空山鸟语》,笙曲《凤凰展翅》《孔雀屏》,广东音乐《鸟投林》等。民歌中则有《对鸟》《斑鸠调》《杜鹃鸟》《百灵鸟》等。但以一支唢呐采用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模拟各种不同鸟鸣,惟妙惟肖,让人身临其境,的确令人叹为观止。《百鸟朝凤》现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唢呐经典名曲。(陈辉著,《高山流水》,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