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研发计划 >> 文化知识 >> 民间故事 >> 正文

民间故事:龙女

发布日期:2019-10-30         点击: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鳞虫之长,它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伏羲考》中认为,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图腾,“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和夷狄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团族,龙在我们历史与文化中的意义,真是太重大了”。自古以来,龙的神异性不断激发着各族人民对它的想象力,其中,龙王公主与凡人的婚恋故事更为民众所津津乐道。一位贫苦男青年因善待或救助了龙女变成的小动物(通常为鱼类或蛇)而获得龙女的爱情。此后,小伙子遇到不少磨难,如受到龙王的难题考验,国王、官吏等统治者企图霸占龙女等,但都在龙女的神奇法术下化解,最终小伙子与龙女一起开创了美好的婚姻生活。在这类故事中,龙女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不仅美丽多情,而且拥有同恶势力巧妙周旋的气度与力量,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在汉、朝鲜、蒙、苗、佤、布依、纳西、白、仫佬、黎、藏、基诺、回、傈僳、毛难、鄂温克、土、锡伯、瑶、佬、畲、哈尼、傣、拉祜、景颇、阿昌、怒、独龙、侗、水、土家族等30多个民族中都流传着龙女故事,它是中国民众最喜闻乐见,流布最广泛的神奇幻想故事之一。

其实,龙女故事的老家在印度,然而,它的根却已深深扎在中国。对于龙女故事的世俗化与中国化,故事学专家刘守华先生在《中国民间故事史》中对此作了总结。作者引录了出自著名女故事家秦地女之口的《张打鹌鹑李钓鱼》的梗概:张打鹤鸫李钓鱼是拜把兄弟。李钓鱼有一天钓回一条金翅大鲤鱼,张打鹌鹑可怜它,不让李大哥杀掉,把它要来背到河边放生了。原来这鱼是海龙王岛五小子。海龙王就派巡海夜叉上岸将张打鹌鹑请进龙宫答谢他的恩德。按巡海夜叉的指点,他什么也不要,只要龙王面前的一只哈巴狗,带回家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能干的闺女,原来她是龙王的三女儿。张打鹤鹑娶了龙女为妻,耕地时将妻子的画像插在地头,画像被风刮走,落到员外院子里,员外儿子为了同他换老婆,提出来同他打赌。第一回是用鸡蛋碰石磙,龙女从龙宫要来的鸡蛋,将员外的石磙碰成了两半;第二回赛马,龙女从龙宫要来一匹瘦马,在赛场上一起步就遥遥领先;员外家的恶小子还不服输,刚好张打鹌鹑说了一句:“我说不跑,你说跑呀跑呀,跑下个没意思吧”他就借故习难,要张交一个“没意思”出来。龙女又到龙宫找来一个红箧子,其实那是个火药箱,员外一家人把它当宝贝耍,突然爆炸开来,把这伙恶人都烧死了。张打鹌鹑和龙女从此过上了安生日子。

作者将它与佛经故事相比较,认为中国龙女故事的中国化、世俗化表现为:一是龙女地位的改变:印度那伽女虽有神通,但仍属卑贱的畜类,她们自惭形秽,与人间男子也难以美满结合;而中国尊崇龙,龙族既神奇又髙贵富有。男主人公进龙宫娶龙女,象征一种美好归宿,在叙述中常表现出和进皇宫做驸马同等的意义。二是龙女形象的美化:她们不仅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有优美的心灵和巨大的能耐,既能带来丰衣足食,又能有力抗击外 来侵犯,“这一方面反映出为传统观念所忽视的女性潜在力量的存在,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女性‘自我陶醉’、‘自我扩张’心理的自然流露”。三是故事形态的多样化:报恩型故事的后半截往往表现了夫妻俩为维护人生权利同邪恶势力的抗争,其他亚型或突出龙女对音乐或乐手的喜爱以见其优美情操,或在对龙王父亲的反抗中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或在救助孤儿、帮人找水的故事中赞颂她的侠义品格。人们由龙女的“女强人”特征构想出一系列新奇故事,使得龙女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深人人心。(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385—396页。)

上一篇: 民间故事:仙女救夫

下一篇:民间故事: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