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在《说文》中释义为“酒器”,始于新石器时代,最初多为陶质,到商周时期多为铜质,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一般为贵族所有,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与权力。《国语》中有“出其尊彝,陈其鼎俎”,其中的“尊”、“彝”、“鼎”都属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有崇敬之意,故“尊”引申出“尊敬、尊重”之意,后又引申为量词,也写作“樽”或“罇”。“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用的祭器,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因尊内铭文“宅兹中国”句是目前出土文献中最早记载“中国”一词而闻名,后列为了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
1963年宝鸡贾村的陈姓村民在其屋后掘出一件古铜器,陈氏不识此器物,一番清理后用于盛装粮食。1965年,陈氏因生活拮据将此铜器卖给了宝鸡市一家废品收购站,后被宝鸡市博物馆某职工发现,回收到宝鸡博物馆,这便是后来震惊全国的“何尊”。1975年,这件铜尊被展出,青铜器研究专家在去锈后发现了尊内的12行铭文,共122字,全文如下:
惟王初□,宅于成周,复禀武王澧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延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爵于天,彻命。敬享哉!”惠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主尊彝。惟王五祀。
铭文内容主要讲了周成王迁都之后又返回武王曾住过的丰京,在四月丙戌召集宗子以训诰:“你们的先辈曾为文王效力,使文王承受天命。武王战胜大邑商后,在朝廷中向天祭告,欲居住于此,此地为天下的中心,能通向全国各地,统治天下百姓。你们作为晚辈,对于先辈的认知、见识不足,他们都曾有功于天,完成了天命,让我们来祭祀他们吧!”本王很有功德,能顺应天命,因此来训诰你们这些不太聪明的人。成王训诰结束后,赏赐何三十朋用以制作尊彝。此时为周成王五年。
铭文内容与《尚书·逸周书·度邑》《史记·周本纪》和《尚书·洛诰》等文献的记载可相互印证,如在《逸周书·度邑》中,“武王:‘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文献依据,还为青铜器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何尊高38.8厘米,尊口直径28.8厘米,重14.6千克。该尊通身呈圆口棱方形,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部和足部两部分部分有十分精巧美丽的高浮雕兽面纹,侧面有四道并行扉棱,角端突出于尊表,造型浑厚稳重、端庄威严,工艺精美华丽,是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典型例证。1982年,何尊被印在了中国文物特种邮票上,成为了我国青铜器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一件名副其实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