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科技部公布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立项名单。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组织申报、吴晓军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获批立项(项目编号:2017YFB1402100),中央财政资金资助1868万元,实施周期3年。
项目背景
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项目介绍
该项目是国家实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体制改革以来,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依托单位,首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实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示范项目。
项目围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主要含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节庆资源)的保护、传承、传播,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创新民族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重大需求,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素材拆分、标识管理和解析、公益服务和文化资源价值挖掘和商业运营、应用示范为目标,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建设方法、民族民间文化标识管理和解析服务、文化资源素材拆分和IP素材池建设、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内容共享、虚拟展示与数字传播、价值利用和商业运营等内容,解决文化资源素材池建设与标识管理和解析、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公益服务和二次开发、商业运营等关键问题,建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模式和应用示范。
项目团队
项目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在陕西师大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院士的支持策划下,以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震教授为课题负责人,整合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相关研究力量,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中国民族博物馆等13所学科优势高校和民族民间特色博物馆以及西安复兴文明艺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飞蝶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等5所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运营优势公司共同实施。
项目负责人:吴晓军
n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处处长
n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
n 从事复杂性理论与复杂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研究
主要工作经历
英业达集团、华为公司西安研究所、美国UIC计算机科学系、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题负责人
n 新疆大学 黄浩教授
n 陕西师范大学 李震教授
n 西北大学 彭进业教授
n 浙江大学 郑霞副教授
n 北京师范大学 武仲科教授
专家委员会
n 吾守尔院士
n 赵沁平院士
n 潘云鹤院士
n 倪光南院士
n 周明全教授
n 康震教授
n 孙守迁教授
n 方李莉教授

项目研究团队
项目意义
新时代、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亟待在资源与媒介、内容与技术之间搭建信息的桥梁、支撑中华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和素材池建设、文化资源标识管理、解析与服务、文化资源展示和传播、文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于IP素材的公益与商业运营等问题,对文化资源的记录和保存、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开发、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源的加工和设计提供服务和应用示范。同时,该项目将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科技人才,形成一支具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内容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科技技术处
及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