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填补空白!四项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标准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16         点击:

近日在重庆召开的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会员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四项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协同平台标准,填补了我国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无标可依的空白。


本次发布的四项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标准相互协调互为支撑,《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 监测系统 应用要求》从文物收藏单位的角度规定了监测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 监测终端 定位》、《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 监测终端 温湿度》及《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 监测终端 振动》规定了相关装备的技术指标,可用于指导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4项标准参编单位共计27家,由文物收藏单位、装备制造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文物运输及交流单位组成。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参与了《馆藏文物运输过程监测 监测终端 温湿度》标准的制定,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吴晓军教授和张玉梅教授共同参与了本标准的起草。自吴晓军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其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不少贡献,参与本次标准的起草,也是对该项目做出努力的认可。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陈昀介绍,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馆际之间的交流日益活跃,文物巡展、借展、联展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馆藏文物走出“深宫”活起来已成为文博事业发展的新常态,与此同时,在途文物的本体安全也成为文物收藏单位关注的新焦点。本系列标准的颁布有助于规范文物运输过程,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